
2025-07-29 05:34 点击次数:70
《NIDANA》BitSummit试玩:几何形的梦
伊東
2025-07-28
复返专栏首页
作家:伊東
原创投稿
驳斥:
商城特卖
¥218
¥248
-12%
前去购买
¥120
¥268
-55%
前去购买
¥12
¥68
-82%
前去购买
¥88
¥279
-68%
前去购买
¥222.2
¥248
-10%
前去购买
我是谁、我在那边、我该干什么?她又是谁?
从《NIDANA》的试玩展台站起,我只合计目下一阵详细:半秒期间里,愣是有点分不清天花板和大地,直到我定睛环顾了一圈周围,这才摸清了我方与展台间的位置关系。但除此除外,这诡异的空间感芜乱,并莫得带来其他负面影响。
敦厚说,《NIDANA》并不具备任何能够爆火的游戏特征,更莫得什么能让东谈主感到目下一亮的革命玩法,但我照旧麻烦地被它不成念念议的画面发达所招引。在一众缜密的独处游戏中,这款走路模拟游戏朴素到了让东谈主困惑的进程:莫得噱头、奇迹于创作家的自我抒发。透过无机制感的线条堆叠,作家身为“艺术家”的抒发欲,正从画面的另一侧流泻而出——一运转,它让我想起了几年前,某款叫作《多重花坛》(Manifold Garden)的独处游戏,但很快,我发现它远比后者来得还要主不雅和偏激。
比拟之下,《多重花坛》中的“埃舍尔空间”反倒愈加“具象”
绵薄先容一下《NIDANA》,这是一款由PLAYISM所刊行的3D走路模拟游戏,游戏的主题是“几何形的梦乡”,玩家要作念的即是探索这个奇异的梦乡。
什么?就这么?是的,除此除外,我莫得在展台获取任何有效的信息。
特原理的是,这似乎从一运转即是开垦者想要的轨则——事实上,自从《NIDANA》的初度亮相那天运转,它便被覆盖在了某种顶点的奥妙目的理念下。通过互联网,你会发现其他媒体对其的态状极其有限,除了本作在刊行时使用的开垦者昵称“lvl374”外,简直统统东谈主对它的了解,都仅限于一款“梦乡走路模拟游戏”。
当我抱着有趣的激情,运转在酬酢媒体上寻找这名开垦者的信息时,却会发现这名叫作念“lvl374”的开垦者,从未在网罗中留住任何笔墨信息——在他的酬酢媒体动态中,除了大都包含复杂几何图形的动态图片与发售倒计时外,你简直看不到任何胜利的笔墨,你不知谈这名自称“lvl374”的开垦者想要在游戏中抒发什么,不知谈他究竟是个东谈主照旧团体,更不知谈他来自那边。更耐东谈主寻味的是,在这些无机制的动态图片中,别称奥妙的短发女性,似乎与一切都显得有些格不相入。
“lvl374”发布在个东谈主酬酢媒体上的作品
至于《NIDANA》的游戏内容,更像“lvl374”的酬酢媒体在施行寰球中的蔓延,一切都被超施行的几何形迷雾覆盖。
从《NIDANA》运转那刻起,玩家便会被推入这个奇怪的梦乡寰球,这里的一切场景齐以瑕瑜与线条组合,而空间与重力关系,更是跟着这些线条的反复拆散和组合,期间发生着变化——上一秒组成墙壁的线条,下一秒便运转发生诬陷,化作旋转朝上的解体。而依托于传统空间结构的点线面关系,也在游戏单一的色调发达下,变得极富讹诈性。濒临这种诡异的游戏体验,我的脑中最初闪过的,是一只瑕瑜灰所组成的巨型万花筒——在空间的畸变神色上,两者真实有着某种不成念念议的共通点。
而愈加值得一提的是,《NIDANA》随机亦然PLAYISM行动刊行商,于今为止在土产货化赞成上,最“敷裕”的游戏——当我怒放菜单时的话语建筑时,看到的是包括简繁华文在内的十四门话语赞成……开个打趣,说是“土产货化”,但《NIDANA》当中其实并不包含任何笔墨类信息,一定要说的话,也就只须系统菜单要翻译一下。
《NIDANA》另少量招引我的场所,正值在于它莫得使用任何笔墨标志,就像“lvl374”本东谈主的酬酢账号一样——你在游戏中能够看到的,相同只须难以引诱的空间和几何图形。
但这并不虞味着玩家在游戏中,确实莫得任何计较可循。反之,通过顷然的试玩,我仿佛能从这场梦乡中,看到一点叙事与玩法打算的脉络。
起始,你会合计这些空间只是是一种来自游戏创作家的“艺术性自嗨”,直到“她”的身影出当今游戏进行经过中——是的,即是“lvl374”的酬酢媒体中,时常出现的那名奥妙短发女性。看上去,她似乎只是漫无计较地在几何迷宫中出现,时而顺着伸展的空间前进,时而又作念出某些好像具有深意动作,当玩家试图接近时又销毁得烟消火灭,如若这个空间确实来自她的梦乡,那郑再版游戏随契机为一切作念出合引诱释。
另一方面,《NIDANA》中的很多场景看似无穷蔓延,可在游戏中的本体作用,反倒愈加偏向线性关卡下的“一册谈”打算。由于莫得笔墨行动指点,使得这些几何图形的畸变,在游戏中必须同期承担起谜题与旅途指点的责任:因为不知谈我方在哪儿、该干些什么,是以玩家才更倾向于用直观去寻找冲破口。
固然,即使行动向来不在乎玩法的“走路模拟”类游戏,《NIDANA》也显得有些过于“第九艺术”了——它少有那种来自互动体验的胜利感官刺激,更像是某位艺术家的自我抒发。至少在本次试玩中,它莫得展现出任何愈加文娱化的趋势,而我也很难遐想,它能在郑再版中能够带来什么玩法的新意。
可就算这么,这款游戏当中包含的信息,照旧让东谈主感到有趣。尤其是在本体体验过试玩版块后,我对它的疑问不减反增——在游戏中,“我”到底是谁?“我”在那边?又需要干些什么?
在且归的电车上,我试着从游戏的标题中寻找一些印迹,可独一能找到与“NIDANA”联系的信息,只须一个带有“因果”之意的释教用语——至于两者之间是否确实代表了合并语义,那概况只须等游戏本体推出后,才可能知谈了。
下一篇:没有了